在全民抗疫的日子里
不要忽略宝贝的心理
01
关注情绪!自己的、孩子的。
这里说的关注情绪,一方面是指父母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是指孩子的情绪。
首先,父母要调整自身的情绪!
情绪是可以互相传达和影响的。尤其是成人的情绪变化,会让儿童本能的接收,从而受到影响。父母若紧张焦虑,孩子马上会感受得到,所以我们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紧张地谈论疫情。
“宅”在家的时间过长,会对父母的精力有一定的损耗,我们往往会对孩子失去以往的耐心!所以,为人父母者照顾好自己的心情也很重要。
我们可以每天做好时间规划,抽出一部分时间用陪伴孩子,再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自我休闲娱乐(比如读书、上网),有条件的可以留出锻炼身体的时间(比如瑜伽、其他室内运动等)当然我们再做这些事情时,可以让儿童一起参与。
一方面可以通过运动和自我放松,调节情绪激素,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稳定情绪。另一方面,让儿童适度参与到成人的活动中,可以增进亲子情感,也会影响孩子对生活进行规划。
其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健康!
孩子的情绪可能来源于很多方面。比如:周围成年人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和不安、孩子本身的精力得不到适度释放、需求得不到关注和满足等。
受语言表达、认知理解的影响,他们表达这些情绪所采用的方式经常是本能的哭闹和发脾气。
情绪不高,还有可能表现在身体和认知上,比如:食欲差、注意力下降等。
作为家长,我们一方面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把他们的感受和行为分开,在接纳感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的行为。比如:“你看起来很生气,但你可以用嘴巴告诉我,而不是用手”。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压力荷尔蒙的游戏,特别是一些能让孩子哈哈大笑的游戏,比如枕头大战——大笑会激发出孩子体内的内啡肽、催产素等愉悦的荷尔蒙。
再次,父母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连接。
反观这次疫情,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比如,对家人的陪伴。那些平时工作很忙、很难有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不妨利用这次机会,增强与孩子之间的联结,这会带给孩子安全感。
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做游戏、和较大的孩子一起完成一个任务。
在这里推荐一个方法,叫做“地板时光”。
“地板时光”最早来源于斯坦利·格林斯潘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治疗方法(DIR模式),其基本策略及核心在于帮助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和父母重新建立紧密关系,并塑造积极的沟通方式。
对于健康儿童来说,这种情感联结的方法也同样适用。
那么,我们该怎样运用“地板时光”这个方法呢?
你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情感联结为目的。你的真正目的是和孩子“在一起”,而不是一定要坐在地板上。这个方法的目的就是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注和亲密关系。
2.抽出20-30分钟时间,暂时把家务放在一边,保证不受外界干扰,全身心陪伴孩子。
3.留意自己的情感,保持耐心和轻松的心情。
4.遵循孩子的带领及互动。你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孩子的名字来命名,比如“多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由孩子来做主玩什么、怎么玩,你应该配合他,而不是支配和指导他。
平时,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听从父母的安排,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你可以放松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唯一规则就是不要破坏气氛和伤害孩子。
02
增强心理预知,给孩子确定感。
也许会有家长感到困惑:这么复杂的疫情该不该告诉孩子?我们该怎样告诉他?如果孩子听到有人因病死亡感到害怕该怎么办?
事实上,即使你打算遮掩着不告诉孩子,但孩子依然可以感受得到目前的氛围。
他们无法理解所发生的现实,也不具备理性的判断和思考能力,这样很容易让他们经历更多内在不确定感,从而产生莫名的恐慌和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来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增强预知感,从而降低不确定性:
用客观、中立、淡定的态度描述事实
无论孩子的年龄有多大,我们都可以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事实。
比如,给他们讲述一些适合儿童的疫情绘本,或者用简洁的语言告诉他们新冠肺炎的名字。
你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隐形的小怪物,它会偷偷的溜进人的身体里,如果不小心让这个怪物跑到了身体里,只有专门的人可以打败它,那就是医生。
而且,小怪物最怕香皂和口罩,只要有了这两样武器,它们就不敢靠近我们。
角色扮演
对于低龄的孩子,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玩偶和孩子一起玩疫情期间角色扮演的游戏,帮助他们理解事情的发生与结果。
比如,我们可以为玩具小熊准备一个口罩,用来预防小怪物,给孩子表演出一些注意事项。小熊可以说:“妈妈说了,要多洗一会儿手。你看,我唱一首歌的时间才能洗完哦。”
最后,记得用一个积极的方式来结尾,比如小怪物被大家赶跑了,现在我们就可以摘掉口罩了,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了。
游戏
我们可以和孩子玩扮医生的游戏,或者用积木玩推倒、重建的游戏,这类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增强力量感和信心。
绘画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绘画的游戏。绘画是孩子表达情绪和语言的重要方式。
比如,妈妈画完一幅简单的画,然后擦掉一部分内容,让孩子把擦掉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补充完整。这暗示着任何被破坏的事物都可以重新恢复生机。
03
关注健康、敬畏自然
关注健康
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疫情让我们更加注意日常的洗手、清洁、消毒这些琐事,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关注并重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重视强健体魄的重要性。
敬畏自然
地球上的任何生灵需要人类的尊重,生态、自然和环境的维护不仅关系到地球的命运,而且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命运。
珍惜当下
我们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这么小,就要经历这样的磨难,太可怜了”。换个角度想,他们必须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并且学会坦然面对,才是一生的功课。
同时,这些经历也会让孩子学会珍惜与感恩,珍惜自己习以为常的幸福,好好爱自己、好好爱他人。
人类永远是命运共同体
我们可以给孩子科普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灾难是人类共同要克服的。人类永远都是命运的共同体!
04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疫情当前,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就是“死亡”。
拿这次疫情来说,如果孩子对疫情没有足够的了解,仅仅是听说死亡的数字的话,他们就会感到不安。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即使对于十来岁的大孩子,他们的抽象思维尚不成熟,也无法理解这些尚未体验过的、假设的事情。
对于死亡,孩子有时候是出于好奇,就像好奇“小鸟为什么会飞”、“我是从哪里来的”一样。
有时候,他们谈论死亡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听到爸爸妈妈不会永远离开他。他们因担心分离和丧失而对死亡有恐惧。
那么,该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呢?
坦率面对,让死亡不再神秘
无论多大的孩子,都要坦率、真实地和他谈论死亡,就像你和谈论任何自然现象一样,你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除非孩子主动问起,否则不需要主动谈论。
2.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用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谈论。
比如小一些的孩子说得越简单越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曾对他的孩子这样解释死亡,他说“死亡啊,就是一次永不苏醒的睡眠。”如果孩子有过养小动物的经验,那么他们就已经对死亡有所体验了。
此外,给孩子讲与死亡、生命教育相关的绘本也是很不错的方式。你可以通过一些绘本讲给孩子听,告诉他,我们能做的是保护好自己、保证拥有健康的状态,让自己更强壮。
推荐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爷爷变成了幽灵》
《记忆的项链》
《楼下的外婆和楼上的外婆》
《獾的礼物》
03
给孩子安全感 增强孩子确定性
安全感是孩子本能的一项重要需求。如果孩子对死亡有一些恐惧,那么你需要安抚他的情绪,然后给他安全感。你可以尝试以下几个做法:
1.共情
如果孩子感到害怕,你需要先承认他的害怕,而不是急于解释。你可以说“这让你感到害怕”“这段时间的确挺艰难的,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容易”。
2.让他心安
在和他讲解疫情时就可以向他强调,这次疫情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待在家里就是为了保护好自己,家里是安全的。
如果他问你“妈妈会不会死?”你可以这样回答他“会”,但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直到他老了以后你都会一直爱着他。
孩子希望得到确认的是你不会离开和抛弃他。
NIDO (3-14个月)
IC (14-42个月)
这个年龄段孩子需要家庭以外的环境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借着适宜的环境,让孩子可以发展自尊、自信和自我依赖。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培养专注力和秩序感。
主要教具目的:手眼协调,语言,肢体动作,专注力,独立能力,秩序感。
CASA (36-72个月)
蒙氏数学 (48-72个月)
蒙氏英语 (36-72个月)
把握孩子的语言黄金期3-6岁,以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日常所见为出发点,用最自然欢快的方式熟悉两种语言。课堂充满有趣的游戏和歌谣,调动孩子自信表达,让孩子爱上英语。小班教学保证高质量高互动,让语言回归语言,不再是考试的科目。
全脑开发 (36-72个月)
创艺课 (14个月以上)
奥尔夫音乐 (14-72个月)
厨厨乐 (14个月以上)
基于蒙氏课程中食物置备的特色。厨厨乐的课堂让宝贝们在体验中了解、认知美食营养结构,在团队合作中建立宝宝自信,给宝宝一个绿色的餐桌。时刻关注宝宝健康,在体验中培养宝宝对食物的兴趣,远离添加剂,让宝宝不再挑食。
主题绘本 (14-72个月)
语言运用能力是思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早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蒙特梭利根据儿童年龄段特点,选取数理、语言、认知、科普、空间、情商培养等主题图画书,结合多元引导儿童深度阅读。采用“故事+体验=内化的方式,帮助儿童提升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并且透过语言能力的发展来提升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专注力、审美情趣、探索精神。
感统体智能 (14-72个月)
或许你总觉得你的孩子笨手笨脚,走路爱摔跤,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又或者是胆小,敏感,情绪大,甚至是语言障碍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让你的孩子与众不同,其实这些都是感统失调造成的,蒙特梭利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冒险的闯关世界,专门改善感统失调的行为,让你的孩子变得能静能动,学习力增强,自信乐观拥有更完备的起点面对多变的世界。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