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们来说学数学是比较枯燥、乏味,且接受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但学习和运用了蒙特梭利教育思想和方法,在蒙氏操作活动中将数学知识由抽象变具体、由复杂变简单,帮助并促进了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和运用。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令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并不是数学抽象的问题,而是大人提供的方法问题”,的确这样,如果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自然而然地会走向学习数学之路。
蒙特梭利教具是蒙特梭利博士在“儿童之家”的教学中,经长期的观察和实验所研制出来的。这些教具和玩具不同,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蒙特梭利博士深深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数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的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点。
蒙氏数学教育的特点,在于结合蒙氏教具,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点,让孩子动手操作,对实物的多与少、大与小了解,然后自然而然地联想出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关系。
通过蒙氏教具,让孩子们在亲自动手操作活动中,先由对实物的感知,然后再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具体与抽象等。下面一起看一下,如何通过蒙氏教具,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吧。
在蒙氏数学区域活动中,我们利用10块砂纸数字板,引导幼儿学习认识数字0-9。
我们每拿一块数字板,都给幼儿以示范,即用食指和中指,依笔画方向触摸砂纸数字,使幼儿在做此动作时,先经过触觉刺激,然后再开始熟悉每个数字的笔划,最后在触摸过程中练习其发音“1、2、3……”
幼儿在认识这些数字后,会经常利用砂纸数字板来拓印一本小书,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孩子不仅对抽象的数字有了具体的了解,还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同时,也为幼儿今后的阅读、说话和书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棒是用来让幼儿学习加、减、乘、除四种算术运算的数学教具,当幼儿将数棒两两接合在一起或分开时,就会极其容易的从中习得10以内的加减运算知识。
比如:把最短的数棒1,以一种能构成数棒10的方式摆放,那么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它放到数棒9的末端。依次往下进行,反复这些练习,幼儿就会逐渐学会相应的技术语言,如:9加1等于10,8加2等于10,7加3等于10等等。
同时,年龄较大一些的幼儿还会边说边在本子上整齐地写下:9+1=10,8+2=10,7+3=10等等。
当孩子们掌握了这些,便可将组成数棒10的一组组数棒分别拆开,如从组成数棒10的一组中,拿走数棒4留下数棒6,从另一组中拿走数棒3留下数棒7,用语言表示则是,10减去4等于6,10减去3等于7,写出式子便是10-4=6,10-3=7等等。
孩子们就是这样从对实物红蓝数棒的反复操作活动中,逐渐过渡到对抽象数字及算式的理解。
当幼儿将数棒与塞根板合并使用时,幼儿就会借助这两种教具之组合,更好地学习10以上的算术运算。
比如:将数棒按照1-10的顺序摆放,再将塞根板11-20摆出,利用拼摆数棒,来组成塞根板上的数字,即在数棒10(9+1)号棒上加上数棒1、数棒2、数棒3直至在数棒10上再加上数棒10(9+1),形成一根很长的数棒即“20”,那么幼儿每摆放一次,就可记录下10+1=11,10+2=12,10+3=13……
如若再进行相反操作,就会得出相应的减法,如:19-9=10,18-8=10等等。
数字与筹码是幼儿喜欢操作的一种蒙台梭利数学教具,一般他们先在工作毯上摆放好筹码卡片,然后再在卡片上摆放相应数量的圆形红色筹码,最后再将数字1-10摆在对应的筹码上方。
这些筹码按图卡都摆成了并列的两行,于是就有两个排在一起的,也有单独一个的,非常便于幼儿观察及理解。
这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幼儿:“旁边有同伴的叫做偶数,没有同伴的叫做奇数。”幼儿一听很快就明白且记住了怎样区分它们。
蒙氏教具中,几何形体的类别比较多,如圆柱体、正方体、三角体、长方体等等。就拿镶嵌圆柱体来说吧,其排列顺序就有高度相等、直径逐渐减小的圆柱体;各个维度逐渐缩小的圆柱体;只是高度逐渐减小的圆柱体等之分。
另外,彩色圆柱体还有大小、粗细、高矮及形状等不同之分。幼儿喜爱摆弄这些几何形体,因为它们不仅有红、黄、蓝、绿等幼儿所喜爱的颜色,还可通过不同的操作、摆放,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们在蒙台梭利操作活动中,得出了多种排序、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